龙门非遗说 | 艾糍,浓浓的家乡味道

龙门非遗说 | 艾糍,浓浓的家乡味道

艾糍

“我们的节日・清明” 的脚步临近,春山如黛。在龙门县的田间地头,一簇簇青翠的艾草正悄然生长,散发着独特的清香。这份来自土地的馈赠,即将化作龙门家家户户案板上的春日风味——艾糍。

龙门人清明吃艾糍源于清代中期。每逢清明时节,龙门县各乡镇家家户户,特别是农村都有做艾糍的习俗。

民间又称清明为“鬼节”,艾草有辟邪的作用。另外,清明做艾糍也是用来拜祭先人的一种食物。

另一种民间流传下来的说法是,清明吃艾糍可以防风防雨,意为在田间劳作不怕风吹雨淋,所以一直流传至今。

据《本草纲目》记载,艾,释名冰台、医草、黄草艾蒿气味 苦、微温、无毒。能治病,理气血、辟风寒等功效。艾草是一种散发着芳香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的小花,每年的春末夏初,生长茂盛,随处都可以见到。

2024年,龙门清明艾糍入选惠州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制作技艺

01、主要原料是艾和糯米粉。制作“艾”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先取本地野生艾草,用开水煮后用竹筲箕背擦磨成绒状,制成食用艾,之后混合米粉做成粉皮,以咸、甜各料做馅。

02、包艾糍最初是用石舂将蒸熟的糯米舂成黏团状,或是用布将糯米团包起用大木板打压成团,收成的花生炒熟、舂碎,拌上熟芝麻末和白糖,糯米团捏出一小块压平摊在手上,放上馅料,溜溜一转,收口捏紧,一个艾糍就在手心。

03、送进口里,带着温热的糯米温润软贴,花生白糖芝麻馅料又香又甜,艾草苦中带甘,即使是掉牙的阿公阿婆,或是刚长牙齿的小孩,都会吃得津津有味,口齿留香。

龙门艾糍可甜,也可咸,传统用料多为萝卜丝、猪油渣、虾头、五香粉等,蒸熟即可食用。艾糍清香独特,深受龙门人的喜欢,尤其是小孩与老人,在制作与分享艾糍的场合常常能体现家庭的和谐与关爱。

这枚小小的艾糍,不仅是清明时节的味觉记忆,更是龙门县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客家人慎终追远的深情与生生不息的文化密码。

相关推荐

梅赛德斯奔驰多少钱一辆
365bet娱乐登录

梅赛德斯奔驰多少钱一辆

📅 07-16 👁️ 3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