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 第27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25-09-05
理论研究
俄语历时研究中的术语翻译问题刍议——以历史语法相关术语译名为例
吴章翰
2025, 27 (5):
3-1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1
摘要 (
40 )
HTML (
8 )
( 1555KB )
(
8
)
文章基于中国学界对俄语历史语法的相关研究,考察了现有研究成果中相关术语的中文译名,从词素构成、语法范畴、语法形式三个角度切入,选取了一系列术语,具体比较了不同著作中术语译名的差异以及它们所体现的术语学特点,探讨了相关的翻译方法,尝试给出了建议译名。文章认为,术语翻译要注重术语的单义性、准确性、理据性,同时又要做到约定俗成或容易为人所接受。在上述特性和原则出现冲突的情况下,术语翻译要有所取舍,尽量选择平衡的译法。
新中国成立初期术语规划评析
王琪
2025, 27 (5):
11-1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2
摘要 (
35 )
HTML (
9 )
( 1522KB )
(
9
)
新中国成立初期,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先后主导术语工作。影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术语工作机构成立及变更的因素主要有科技因素、政策因素、历史因素及认识水平。从工作内容来看,中国科学院编译出版委员会延续了学术名词统一工作委员会的工作内容,又做了适度调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术语规划归属较为模糊,既未纳入语言规划,也未纳入科技规划,其制定和实施具有相对独立性。其特点有三:一是术语规划的制定尚未形成完整的层级和体系;二是学科界限影响了术语规划的制定和术语工作水平的提升;三是中国科学院成为术语规划的中坚力量。
试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知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
温昌斌, 马莲
2025, 27 (5):
17-2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3
摘要 (
37 )
HTML (
8 )
( 1471KB )
(
15
)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原则及方法》中缺少知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文章认为有必要加入该原则,并提出人文社科名词审定工作中的知识体系框架构建原则: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学科性、规范性、开放性、本土性、国际性、可操作性。
规范导向下的术语翻译原则多维考察
卢华国
2025, 27 (5):
24-2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4
摘要 (
40 )
HTML (
7 )
( 1455KB )
(
9
)
术语翻译原则是术语翻译研究的重要议题之一,然而相关研究较少考虑术语翻译活动的不同维度对术语翻译原则的影响。作为质量管理的一个环节,术语翻译应该坚持以“译名稳定”为导向,尽可能沿用已有的译名,在同一个文本或项目中保持译名一致。从语际转换角度看,术语翻译应该以“译名忠实”为导向,准确传达源语术语表达的含义,保留源语术语的指称功能,尽量在语体上与源语术语保持一致。就概念定名而言,术语翻译应该以“译名优化”为导向,尽可能兼顾术语的各项理想属性,确保术语译名实现最佳效果。只有结合具体维度审视术语翻译活动的实质、作用或目标,才能选择最相关的原则指导术语翻译实践,对术语翻译的过程和产品做出较为客观的评价。
交际术语学视域下中国古代军事术语英译路径研究
吴海峰, 刘性峰
2025, 27 (5):
30-3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5
摘要 (
29 )
HTML (
5 )
( 1480KB )
(
5
)
中国古代军事术语本身的特征对其跨语传播造成了一定困难,如何有效对外译介中国古代军事术语成为展现中国古代军事智慧的关键所在。文章以12部核心中国古代军事典籍中的3 000条军事术语为语料,以交际术语学理论为视角,在论述中国古代军事术语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其英译路径。研究发现,中国古代军事术语在概念上具有系统性和关联性,在语符上具有简约性和多义性,在思想上具有人文性和地方性,其英译路径包括显化概念系统、锚定语符内涵、补偿文化信息。
定名研讨
大语言模型辅助下的术语误译成因及对策研究
石雨晴, 王玟珺, 许嘉仪
2025, 27 (5):
36-4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6
摘要 (
38 )
HTML (
6 )
( 2287KB )
(
7
)
因译者专业知识不足、语言能力受限及文化语境差异引发的术语误译问题,制约着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学术交流。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划时代的技术突破,ChatGPT不仅能理解并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还具有高通量分析与跨学科融合能力,为有效识别和纠正术语误译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研究运用ChatGPT深入分析滥译、硬译、缺译、偏译等术语误译现象,从学科背景、语言演变与跨文化交流视角探讨误译成因,并提出优化策略,以提升术语翻译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促进国际学术资源共享。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术语规范表述探析
王春旺
2025, 27 (5):
44-4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7
摘要 (
47 )
HTML (
7 )
( 1445KB )
(
21
)
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术语体系的模糊性已成为其系统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首要障碍。文章基于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法规,结合行业实践,对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术语的内涵与使用进行阐释,提出包括“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等术语的规范化表述,旨在为构建统一的术语体系提供参考,助力中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大连海岛地名用字考释一则
刘颖, 祁文玉
2025, 27 (5):
48-5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8
摘要 (
28 )
HTML (
3 )
( 1490KB )
(
9
)
大连海岛地名中有一些独特用字,如“江”字。经考察,“江”可作为海岛通名来使用,原因有三:一是“江”有“汇聚”义,岛礁所在位置恰是水域汇聚的地方;二是人们称某片海域为“江”,海岛位于这片海域之中,便以海域名作为海岛地名;三是“岛、礁、石”等通名省略的结果,习惯直接取“江”作为通名。
科技翻译
术语翻译的命名特征择优问题——直升机译名演变史鉴
王坤
2025, 27 (5):
51-5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09
摘要 (
26 )
HTML (
3 )
( 1463KB )
(
3
)
术语翻译是对概念的跨语二次命名。在此过程中,译者面临着命名特征的择优问题。若选择不当,术语命名会对知识的传播和普及造成障碍。在此方面,直升机的译名演变是一个值得反思的案例。基于普通术语学的概念特征层级顺序理论,结合史料考察和概念分析,对直升机译名演变史进行梳理与反思,发现其术语命名特征经历了由固有特征向应用特征的转变,其动因源于历史语境下术语翻译的实用性取向以及术语“大众知识空间→专业知识空间→规范知识空间”的流通路径。研究彰显了术语学理论对术语翻译和定名的指导价值。
基因“位点”与“基因座”辨析与英译
何瑞清
2025, 27 (5):
57-6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0
摘要 (
23 )
HTML (
3 )
( 1451KB )
(
4
)
学术文献中“位点”的英译既有site,也有locus,前者多于后者。依据“术语在线”,“位点”的英译是site,“基因座”的英译是locus。文章比较分析两个术语的不同定义,从词源的角度区分其英译的含义,指出“位点”误译的原因在于:“位点”和“基因座”定义的重叠,翻译软件、网络百科等的错误指引,“位点”有关术语的表述不严谨。为了避免“位点”误译,“位点”与“基因座”在定义上必须严格区分。“位点”只有在与基因变化相关时,才可译成site。
中医术语动词“下”的英译探析——以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本草纲目选》为例
史玉茹
2025, 27 (5):
62-6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1
摘要 (
28 )
HTML (
3 )
( 1439KB )
(
3
)
传统的中医八法包括汗法、吐法、下法、和法、温法、清法、消法、补法,“下”为单字格的中医术语动词,属于中医八法之一。在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版《本草纲目选》中,“下”一词出现的频率极高,且译法多样。文章以该书中涉及的“下”这一中医术语动词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表达不同含义时的英译策略,以期为今后的医药典籍翻译提供一定参考。
傅兰雅读者意识对中国农业术语外译的启示
刘玉琪, 王珍
2025, 27 (5):
65-6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2
摘要 (
19 )
HTML (
4 )
( 1434KB )
(
3
)
文章以傅兰雅翻译思想为理论支点,探究其读者意识在中国农业术语外译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路径。中国农业术语兼具文化负载性、专业性与实践性,其外译面临“三角困境”——专业术语的精确性、大众传播的可读性与政策对接的适用性难以平衡。基于傅兰雅构建的分层化、读者导向的传播体系,文章提出三维联动译介策略,以期突破传统线性翻译局限,推动农业文本从文化载体向文明对话媒介转型,为中国农业智慧参与全球生态治理提供跨文化传播新路径。
灯饰用语词句特征及翻译
李盼
2025, 27 (5):
68-7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3
摘要 (
20 )
HTML (
4 )
( 1438KB )
(
3
)
中国是灯饰生产和消费大国,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结合实例分析了灯饰用语的词句特征,指出灯饰用语词汇多用跨学科术语、缩略语、符号和度量单位,句子多为复杂句和陈述句,常用修辞手法。在此基础上,文章探讨了灯饰用语的翻译方法。
实践应用
基于SDL Multiterm的汉英双语节气养生术语管理
邢浩, 魏向清
2025, 27 (5):
72-7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4
摘要 (
23 )
HTML (
3 )
( 2168KB )
(
4
)
文章以《黄帝内经·素问》之《四气调神大论篇》为实践案例,借助SDL Multiterm的专业功能,分析了术语管理工具在提升节气养生知识翻译效率与质量、促进文化理解与交流方面的作用,并探讨了术语库在构建标准化术语体系、增强中医养生文化国际影响力方面的潜力。研究阐明了术语管理的持续性与复杂性,提出了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用于术语自动识别与智能匹配等方面的探索方向,以期进一步优化术语管理流程,拓宽节气养生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推动中医养生文化的国际化进程。
“虚拟现实”术语的多模态呈现对高校英语视听教学的影响
何燕
2025, 27 (5):
80-8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5
摘要 (
18 )
HTML (
3 )
( 1428KB )
(
2
)
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虚拟现实技术与语言教学的融合成为研究热点。文章聚焦“虚拟现实”术语的多模态呈现,从专业技术视角深入剖析其对高校英语视听教学的影响。通过阐释多模态呈现理论,结合具体教学场景分析现存问题,并基于问题提出优化策略,旨在为提升高校英语视听教学质量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表明,多模态呈现能有效改善教学效果,但需要在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上进行合理优化。
基于概念建构的法理学核心术语教学策略探索
林斌
2025, 27 (5):
83-85.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6
摘要 (
23 )
HTML (
4 )
( 1428KB )
(
2
)
法理学术语教学是法学教育的基础环节,其教学效能直接关涉法律思维能力的形成。文章基于概念建构理论框架,系统解构法理学术语的抽象层级特征、体系关联机制与语境依赖规律,并提出包含术语要素解构、分层认知引导、实务语境嵌入及动态评价反馈的教学策略框架。研究表明,该策略能有效提升学生对核心术语的结构化理解与应用能力,突破传统教学中概念认知的碎片化局限。研究结果为优化法学术语教学提供了系统化方案,对法学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商科专业数字人才培养术语体系的构建与应用研究
许燕, 李新泉
2025, 27 (5):
86-88.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7
摘要 (
20 )
HTML (
3 )
( 1634KB )
(
2
)
文章探讨了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人才的核心能力与培养理论,提出通过构建术语体系优化课程设计、教学实践和能力评价。术语体系通过文献分析、专家访谈和企业调研建立,从而确保其科学性与实用性。该体系为商科数字人才培养提供结构化框架,促进教学内容与产业需求对接,提升教育的智能化与个性化。
英语新闻报道“Food and Drinks IncorporatingTCM Gain in Popularity”多模态话语传播研究
张艳青, 谢婷婷, 彭咏梅, 李玉洁, 刘佳敏
2025, 27 (5):
89-91.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8
摘要 (
25 )
HTML (
3 )
( 1486KB )
(
2
)
文章依托多模态话语分析利用理论,以CGTN报道“Food and Drinks Incorporating TCM Gain in Popularity”为研究对象,利用跨模态协同分析框架,对其中的语言、副语言和非语言符号进行分析。运用ELAN软件对视频内容进行分层标注和多模态关联性分析,深入剖析了中医药膳英语传播的多模态策略。研究揭示,该报道通过图像、文字、声音等多种模态元素,成功传递了中医药膳的文化意蕴和健康价值。研究的发现为中医药膳的国际传播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对传统文化的国际化传播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民航汉语教材中的术语研究
禹常胜
2025, 27 (5):
92-94.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19
摘要 (
23 )
HTML (
4 )
( 1433KB )
(
4
)
随着全球航空业蓬勃发展和国际交流日益频繁,面向外国乘客编写的民航汉语教材在我国民航服务发展和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教材中民航专业术语的准确性与规范性直接影响着外国乘客对我国民航服务的理解与运用。文章围绕《民航汉语:飞往中国的航班》详细探讨了民航汉语教材中的术语特征、优势及其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优化术语的策略。
土建施工中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创新与发展探析
李建涛, 王功顺
2025, 27 (5):
95-9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0
摘要 (
23 )
HTML (
3 )
( 1428KB )
(
3
)
深基坑工程作为建筑工程的基础部分,其支护技术是确保深基坑工程安全、稳定施工的关键环节,选择合理的支护技术和方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排桩支护、地下连续墙支护、土钉墙支护等几种常见深基坑支护技术的原理和技术要点,认为新材料的应用和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必将为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未来发展带来重要改变。
司法实践视角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概念及其机制的完善
李光英
2025, 27 (5):
98-10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1
摘要 (
19 )
HTML (
2 )
( 1429KB )
(
2
)
强有力的司法支持是一国环境实现良好治理的重要保障。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不仅会造成不特定第三人利益损害,而且造成公共利益受损。在环境行政公益诉讼中,启动难、取证难、鉴定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环境保护诉讼不能实质落实,其中诉讼主体确认和侵害环境事实认定也阻碍了行政公益诉讼的推进。文章将从行政公益诉讼的基础概念出发,结合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案例,总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焦点问题,以完善该类行政公益诉讼的发展路径。
防洪减灾术语标准化与水土保持效能分析
高晓净
2025, 27 (5):
101-10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2
摘要 (
22 )
HTML (
3 )
( 1440KB )
(
3
)
防洪减灾与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防洪减灾术语使用不规范、效能评估方法不统一等问题,通过文献研究和实地调查,系统梳理了防洪减灾领域常用术语,建立了规范化的术语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水土保持效能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典型区域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术语标准化对提升防洪减灾工作效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同时提出了完善水土保持效能评估的建议。
数据技术
国内近十年军事翻译研究可视化分析
李萌, 易翔
2025, 27 (5):
104-11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3
摘要 (
28 )
HTML (
3 )
( 2725KB )
(
12
)
文章基于中国知网2014—2024年间国内军事翻译研究的文献数据,运用文献计量与可视化分析方法,系统梳理该领域的发展脉络、研究热点及前沿趋势。研究发现,过去十年间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呈现波动态势,与国家政策导向及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研究机构以军队院校与外语类高校为核心,形成多元互补的研究格局;研究热点聚焦于翻译理论应用、术语标准化与文本特征分析。文章揭示了国内军事翻译研究从基础理论构建向实践应用与跨学科融合的转型趋势,并提出从技术适配驱动智能转型、跨学科协同破解标准壁垒、叙事优化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三方面出发,深化国内军事翻译研究,更好服务于国防现代化与全球军事文化交流。
基于国内人工鱼礁专利数据的造型分类体系及智能检索平台构建
刘宇翔
2025, 27 (5):
111-11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4
摘要 (
25 )
HTML (
3 )
( 1625KB )
(
2
)
针对人工鱼礁设计领域专利文献分散、检索效率低导致的重复研发与创新阻滞问题,研究提出一种基于国内人工鱼礁专利结合流场效应分析的造型分类方法,并开发智能检索平台以支持生态修复需求的人工鱼礁设计优化。文章通过整合专利情报与海洋工程需求,为人工鱼礁设计提供系统化、标准化数据支撑,助力海洋牧场建设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同时为跨领域专利知识库构建提供方法论参考。
语料库辅助英语社科期刊术语翻译的标准化研究
王斯语
2025, 27 (5):
114-11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5
摘要 (
19 )
HTML (
4 )
( 1430KB )
(
1
)
在学术成果跨国传播的背景下,英语社科期刊术语翻译的标准化是保障学术交流精准性的重要基础。文章基于术语翻译理论,聚焦语料库在辅助英语社科期刊术语翻译过程中的应用,深入剖析语义误判、语境适配不足、译法协调困难等具体问题。通过引入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知识图谱构建以及动态协同管理机制,提出构建语义增强的智能检索系统、完善多维度语境标注体系、建立动态协同的术语管理平台等标准化策略,结合具体案例与技术实现路径,为提升学术翻译质量提供具有实操性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国内二语习得情绪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
栾岚, 王丹彤
2025, 27 (5):
117-119.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6
摘要 (
23 )
HTML (
2 )
( 2085KB )
(
2
)
受积极心理学影响,语言学界愈加关注二语习得过程中的情绪研究。基于CNKI数据库,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85—2024年间二语习得情绪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以探究该领域的研究概况、热点主题和前沿趋势。通过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了国内二语习得情绪研究存在的局限,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提出相关建议,以此为相关领域未来研究提供借鉴。
人工智能背景下英语术语自动识别与翻译优化研究
李依霏
2025, 27 (5):
120-12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7
摘要 (
24 )
HTML (
3 )
( 1431KB )
(
3
)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传统英语术语识别与翻译手段面临诸多挑战,如处理效率低、术语歧义多、上下文适应性差等问题。在自然语言处理与深度学习模型广泛应用的背景下,英语术语自动识别与翻译优化迎来了技术革新的新机遇。通过引入预训练语言模型(如BERT、GPT等),可显著提升术语识别的准确性、领域适配性及翻译一致性。文章系统梳理了当前人工智能在术语识别与翻译中的应用路径,归纳其主要优势与典型场景,分析关键技术瓶颈,并提出从算法优化、数据融合到人机协同的多维改进策略,旨在为专业语言服务智能化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语言科学
语言接触区的数字重构:缅语社交媒体用语中外来词的采纳机制与文化认同研究
庞俊彩
2025, 27 (5):
123-12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8
摘要 (
30 )
HTML (
6 )
( 1749KB )
(
4
)
在全球化与数字媒介交织的语言接触场域中,缅语社交媒体用语呈现出独特的外来词采纳景观。通过多源数据采集与语料分析,揭示缅甸青年群体如何通过音译转写、意译重构及混合构词等认知策略,将英语等外来语素与本土文化符号深度融合,形成兼具工具性沟通与文化抵抗意味的数字语言杂糅体。既吸纳全球文化资本,又强化本土主体性。这一过程不仅是对全球科技话语的本土化转译,更折射出青少年在全球化压力下重构文化认同的主动实践。外来词与通用缅语的互动已突破线性借用模式,形成动态的符号协商机制,深刻映射出缅甸社会在数字化转型中平衡文化开放性与主体性的策略。
美国中级汉语学习者阳平偏误研究及其对策
裴文灿, 李卓航, 梁新颖, 郑英琪
2025, 27 (5):
128-132.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29
摘要 (
23 )
HTML (
4 )
( 1453KB )
(
5
)
声调是汉语学习的重难点。文章采用听辨分析的方法,对美国中级汉语学习者的阳平调习得情况做详细分析。实验发现,阳平调最主要的调型偏误是偏误为上声,最主要的调域偏误是偏误为低升调。三音节词和双音节词中阳平字偏误率明显高于单音节词。三音节词中最易出现偏误的位置为中间。阳平调的偏误主要与英语的语音特点有关,可以通过在教学中加入听辨训练、节奏训练、语境结合训练等方式辅助教学。
日语中“数词+助数词”的促音化规则探讨
徐文笑
2025, 27 (5):
133-13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0
摘要 (
24 )
HTML (
3 )
( 2138KB )
(
4
)
文章深入探讨了日语中“数词+助数词”组合的促音化现象,分析了其音变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NHK日语发音新辞典》(2016)中收录的清辅音开头的助数词为对象,考察了“1、6、8、10”与这些助数词组合时的促音化规则。研究发现,促音化的发生受到助数词的语音特征、词源属性、汉语助数词的字数及拍数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文章通过系统的分析,进一步完善了日语“数词+助数词”组合的促音化规律,为日语语音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人类命运共同体术语的语义演变研究
谢荃
2025, 27 (5):
138-14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1
摘要 (
25 )
HTML (
4 )
( 1524KB )
(
7
)
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外交话语的核心概念,呈现出动态发展的特征,兼具强大号召力与学术价值。研究基于交际术语学理论框架,通过系统考察概念内涵、语言特征及文化语境,全面梳理了该术语自提出以来在官方文件、国际媒体报道及多语言翻译文本中的意义演变过程。文章利用网络语料库和大数据文本挖掘技术,揭示多语境下术语的翻译变体及意识形态差异,探究其语义演变规律与影响因素,并提出术语学管理策略。人类命运共同体术语的演变过程,生动展示了中国特色话语体系在全球语境中的扩展及其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动态构建特性。
超越双语视角:德语学习者三语词汇系统的迁移错误生成机制
陈艾薇
2025, 27 (5):
141-14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2
摘要 (
20 )
HTML (
3 )
( 1642KB )
(
2
)
在外语习得过程中,表达者写作能力的优劣与其词汇储备量以及运用能力紧密相连。研究以汉—英—德三语者作为核心考察对象,结合三语习得理论以及错误分析理论,探究母语(中文)、第二语言(英语)对第三语言(德语)习得过程中产生的负迁移现象。研究采用语料库分析方法,通过系统检索与标记词汇错误,重点考察三语学习者在词汇概念层面呈现的负迁移特征,旨在为德语教学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教学建议。
功能文体学理论与研究相关概述
孙佳佳
2025, 27 (5):
144-146.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3
摘要 (
21 )
HTML (
3 )
( 1428KB )
(
4
)
功能文体学自发展以来,不断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对功能文体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也日渐全面。文章主要通过综述的方式,概述迄今功能文体学在理论和应用领域的相关发展状况和取得的成果,预测其在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为未来功能文体学的发展找到一些切入点。
术语溯源
钢琴演奏风格术语“staccato”的历史流变及当代教学语境下的释义
郑娜
2025, 27 (5):
147-15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4
摘要 (
23 )
HTML (
5 )
( 1438KB )
(
4
)
文章以钢琴演奏风格术语“staccato”为研究对象,通过历时性考察,揭示其从技术符号到艺术语言的语义嬗变轨迹。研究聚焦四个阶段:早期提琴弓法术语的键盘移植与宗教音乐中的“神圣间离”隐喻;巴洛克至古典主义时期复调与主调语境下的功能分化;浪漫主义至印象主义时期“匕首美学”与“声学印象派”的语义裂变;现代主义时期解构主义与频谱主义的技术爆破。当代教学须突破“技术本位”窠臼,构建“历史语义库”与“风格坐标系”双轨模型,通过触键动力学参数化、音响频谱可视化及跨文化风格坐标系建构,实现断奏技法从“肌肉记忆”到“文化自觉”的范式跃迁,为当代钢琴教学提供创新路径。
“氧”的译名演变
杨茹, 冷冰冰
2025, 27 (5):
151-153.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5
摘要 (
24 )
HTML (
3 )
( 1516KB )
(
6
)
氧的发现,是科学史上的标志性事件。氧的命名深刻彰显了中国化学家在接纳西方科学概念时的卓越智慧。他们巧妙运用汉字表意系统的独特优势,对“氧”这一概念进行创造性转化,使其既能自然融入深厚的传统中文语境,又能精准承载现代化学的专业内涵,实现了传统认知范式与现代科学话语的和谐统一。对氧的译名创制、争议、定型的历时性分析,可揭示科学语言建构过程中语言、文化与学科规范的交织与互动,以及“西学东渐”与“中学调适”之间的双向动态。
数据知识产权的定义比较、应然表达与语词辨析
吴仕鑫
2025, 27 (5):
154-157.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6
摘要 (
27 )
HTML (
4 )
( 1437KB )
(
2
)
数字经济时代,技术成果的大量涌现与现有法律保护制度之间存有较大张力。数据知识产权作为产权制度的新议题,旨在填补知识产权保护的既有空白,一经提出即受到多省市的关注与推行。然而,当前数据知识产权的定义尚未统一。各地方在实践中对数据知识产权的指向对象为“数据抑或数据集合”、评级要素是否应当涵盖“经算法处理、具有商业价值、处于非公开状态”等均存有分歧。对此,结合制度设立本义并比较不同的语词内涵,未来可将数据知识产权界定为:“权利主体对于依法依规获取的、经一定规则形成的、具有实用价值和智力成果属性的数据集合所享有的权利”。同时,为避免数据知识产权的理解异化,有必要对实践中“数据产权、数字知识产权、数据的知识产权”等相似语词加以辨析,以期实现对数据知识产权的应然理解。
简单反应、基元反应、单一反应的术语界定及使用场景分析
李能杰
2025, 27 (5):
158-160.
DOI: 10.12339/j.issn.1673-8578.2025.05.037
摘要 (
26 )
HTML (
3 )
( 1446KB )
(
4
)
文章对化学领域中容易混淆的三个术语“简单反应”“基元反应”和“单一反应”进行了系统辨析。研究发现,这三个术语在反应机理描述、动力学研究和教学应用等不同场景中具有明确的区分。简单反应强调反应形式的相对简单性,基元反应着重于反应的微观机制,单一反应侧重于反应体系中反应的唯一性。正确的术语使用对于准确表达化学反应的本质特征具有重要意义。